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临近,再次点燃了人们对大型体育赛事的参与热情。
2021年-2022年初,可谓是“体育盛年”。欧洲杯、东京奥运会、陕西全运会、北京冬奥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时期,这些重大体育赛事在保障、转播、观赛、娱乐等各个环节,都大大区别于传统赛事。
当欧洲杯遇上裸眼3D技术,当全运会遇上云上转播,当体育赛事遇上诸多硬核高科技,全新的办赛、观赛方式都充满着前所未有的趣味。在这些重大体育赛事上,创新高科技也赋予了传统体育赛事全新的打开方式。
打造云上观赛极致体验已成主流
疫情防控的高严格性对广大“体育迷们”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无论是像奥运会这样的国际型体育赛事,还是像全运会一样的国家型赛事,能够亲临现场观看的毕竟是少数。所以,“在线观赛”逐渐成为主流。
例如,在2020东京奥运会举办期间,微博话题“东京奥运会”的阅读量就突破了5.7亿大关。可见,人们对这类重大体育赛事的热情及关注程度。从观赛的体验感来看,不管是高清的5G画质+低延时转播,还是从定制内容到黑科技超高清配置,都实现了线上大小屏生态的全域覆盖。
在陕西全运会举办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作为主转播机构,赛事同时在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频、陕西起点APP进行在线播放。为了能够及时把精彩绝伦的赛事完美的呈现给广大观众,通过总台技术局5G媒体应用实验室与中科大洋共同设计出的VideoLine BOX 5G直播连线背包使用方案,不仅快速完成了赛事转播,同时还让活动中的视频连线人员在连线过程中体验到了“面对面”零距离的沟通效果。
VideoLine BOX 5G直播连线背包凭借“高可靠、低延时、跨地域”等特点,成为了演播室互动采访等节目制作的“新宠”。
“5G+云服务”高科技助力智慧赛事
近几年,随着5G技术的创新应用,体育事业无疑是享受技术红利最多的行业之一。随着广播电视和体育赛事的融合创新,5G+4K/8K超高清、云赛场等新形态和新模式已然得到实地应用,带给了观众高品质的观赛体验。
高科技不仅拉近了媒体与受众间的距离,同时也让媒体与企业间加强了紧密合作,让视听产业呈现出跨界发展、融合发展的新趋势。
就拿转播来说,随着各种创新型高科技的频出,正在影响着人们的观赛方式。从大屏到小屏,从固定到便携,从电视到APP,一方面更多碎片化的时间被有效利用起来,另一方面也象征着观众对转播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毋庸置疑,极致的体验感与互动感永远是第一位的。
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进行一些大型赛事直播/转播或新闻报道时,就选用了来自中科大洋的X-Studio融媒演播/直播解决方案。媒企间联合创新,打破传统束缚,已成为黑科技赋能的常态。
·5G远程信号制作中心
说到创新高科技在体育赛事上的应用,本届全运会的转播中的确出现了不少亮眼的产品和技术,譬如8K摄像机UHC-8300和首次出现的“远程制作系统”。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指导下,中科大洋携手总台建成了5G远程信号制作中心,主要负责男子U20排球和空手道的赛事转播,并在央视频、央视体育、央视体育等媒体终端播出。
通过5G传输的方式,将现场拍摄到的超高清信号远程回传至位于IBC的制作区,导播无须亲临现场,而是在几百公里外的转播中心就能0延时地完成实时切换工作。总台转播团队采用的高低码率回传的解决方案,既保证了转播工作安全顺利开展,也兼顾了素材质量,5G网络良好地应对挑战完成了本次远程转播任务。
新华网客户端曾这样评价“远程制作系统”:这一创新性的赛事转播工作流程打破了以往广播电视工作者的传统工作模式。同时,这次尝试在大型综合类体育赛事转播中也是首次,这是就连东京奥运会都没能使用的先进技术。
·云上广播电视中心
事实上,第十四届陕西全运会是5G技术首次大规模应用于国家顶级体育赛事,也是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直播/转播的一次预演。
在本届全运会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通过运用中科大洋X-Studio融媒演播/直播解决方案,打造了“云上广播电视中心”,主要提供基于公有云的高清/超高清公共赛事信号汇聚及分发服务、云切换服务、多终端低延时视音频传输服务、融媒体导播切换服务、移动云采编服务及指挥调度服务。中科大洋以“云”为媒,在总台指导下,助推总台在承担本届全运会转播任务中,首次实现云上云上信号汇聚及分发、广播级电视信号远程制作新模式。
基于公有云的高清/超高清公共赛事信号汇聚及分发服务开创了超高清公共赛事信号通过公有云进行分发的先河。据统计,系统运行期间高清赛事信号共分发445场,时长达2362小时,超高清信号共分发117场,时长达463小时。分发信号已用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央视体育、陕西起点等APP客户端的直播。
5G技术的加持,不仅让观众的观感更强了,也让媒体承担的任务更加简洁化了。在5G网络下,更加轻量化、移动化、虚拟化的云切换服务,就为赛事转播提供了多重可能性。例如在本届全运会上,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就首次尝试使用中科大洋云切换服务,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全景全运 全在起点》360小时全运融媒大直播。
多终端超低延时视音频传输云服务在本届全运会上以低延时、互动效果好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不仅中央电视广播总台此服务应用于5G远程信号制作系统,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也使用摄像机+连线盒子进行广播电视中心、演播室主持人间的实时互动问答,以及前场信号的实时回传。
与以往大型体育赛事转播不同的是,在本届全运会上,总台通过部署6套融媒体导播切换一体机,与云切换服务融合互通,打造出多地域、跨空间的直播新模式,带来了更多节目创作的可能。
据了解,主播机构还提供了基于手机&PAD端PGC移动云采编服务,通过移动网络访问云端资源库及直播赛事流信号,实现多种制作终端间跨地域的协同生产制作。例如,央视体育和央视频就使用中科大洋的移动云采编服务共发稿30余篇,涉及乒乓球、排球、篮球、曲棍球等诸多赛事。
除此之外,指挥调度系统在全运会上的实地应用,则大大减少了因报道现场太分散所造成的诸多不变,快速实现了“全时监控、快速响应、有效控制”的云上广播电视播出安全要求。
基于5G网络、云架构设计的“云+网+端”的天地结合制作系统,不但是来自中科大洋X-Studio融媒演播/直播解决方案的核心模式,更是科技赋能,构建云上广播电视中心的技术保障。
总之,在本次全运会期间,总台首次将云上广播电视中心和本地广播电视中心融合,为主转播机构服务方式做出了重大技术变革。而在2022年冬奥会期间,像总台与中科大洋间的这种媒企合作模式还将继续,以高科技为新的起点,共同为2022冬奥会发力,谱写数字化直播/转播的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