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媒体融合“后时代”的余量:还能怎么玩?(一)
2021-08-25

“融合发展,是一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持续革命。”


纵观中国融媒体行业近些年在媒体融合方面的发展,2018年至2019年可以称得上是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关键节点。


在此期间,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正式驶入快车道,央级媒体在融合核心技术上发力攻坚,省级平台则纷纷开启下沉模式,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呈多点开花的态势。可以说,对于媒体融合平台这块阵地的建设已经基本取得了体系化、多级式、重链接的高效发展,形成舆论引导合力的局面逐渐明朗化。


当然,这样的成绩绝非一家织就,它是靠多方合力共同完成的融合结果。就拿在媒体融合领域摸爬滚打近十年的中科大洋来说,先后参与建设人民日报 “中央厨房”、新华社全球视频智媒体平台、江西赣云、新湖南云、北京云、辽宁北斗云、项城融媒体中心,浏阳融媒体中心等省级平台和县级融媒体中心项目。


2020年,国家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对媒体深度融合、全媒体传播、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作出重要部署,并着重指出 “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这意味着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重心。


尤其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带给中国社会更多新的思考。在这样的环境下,融合媒体势必要调转发展锚头,向更“主流化、权威化、前台化”的方向过渡。一方面,持续深化“四全媒体”的传播生态建设;另一方面,在不断实战中加强对新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的迭代认知。


进入2021年之后,站在中国媒体所面临的挑战上看问题,深度融合既不像20年前的互联网崛起之势,也不像10年前的移动互联网之道。如果要给2021年的媒体融合加上一个关键词,那只能是“破浪”。


2021年,也注定成为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破浪之年”。

 

创+新: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战地打法

 

媒体融合发展已进入“后时代”,体制机制“创+新”成为关键中的关键。


“创+新”需要两条腿齐迈步,既要努力把以往摸索出的模式与经验规范化、制度化,还要为下一步更加深层次的整合、重组、再造提供体制机制支持,形成持续鼓励创新的内驱动力。


回到问题原点,为什么说“融合发展是一场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持续革命”?是革命就要有打法。随着全新传播模式、传播理念、传播场景的不断出现,媒体形态也在快速的迭代。尤其在新媒体的冲击与挑战下,技术创新越来越趋于核心地位。这就代表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会持续紧跟技术变革、不断适应新的格局变化,必将成为一项长期且常态化的研究课题。


媒体边界再次被重新定义。在媒体融合2.0时期,媒体深度融合的根本目的是打造强大的现代传播能力,它更是整个媒体行业实现跨界提升发展的关键之路。可以预见的是,全国各地各级的融媒体中心,将会从之前的舆论引导向“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生态级新媒体平台的方向发展,并以“智慧”为前提向“三智化”生态系统深度延伸。


尤其在媒体融合的纵深阶段,技术、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这六个方面可以说是融合的重点。通过六个层面的深度融合,打造出集合广泛连接、多元整合、持续发展、兼容性强等多元特征于一体的智能媒体移动社会化传播生态。


不得不说,融合式“组合拳”的打法依然是现有情况下媒体向纵深发展的最有效路径。例如,中科大洋结合数百个成功实践以及媒体融合的新趋势和新要求,就推出了新一代融媒体中心解决方案,助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以“四中心两平台”的新一代融媒体中心的技术框架为保障,还可作为媒体机构建设融媒体中心的参考。


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影响的是社会生活的全领域。新媒体的出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疫情期间,新媒体更是释放了无限潜在可能。而新媒体也带给大家更多深层次的思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必须从跨行业、跨领域的视角,重新定位“四全媒体”时代媒体的使命和任务,努力探索从业内融合向跨界融合拓展,让信息传播与社会生活结合更加紧密,在引领生活方式中引导舆论走向。



资料参考: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