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ITTC | 5G与AI如何赋能超高清云化制播服务平台
2021-05-17

1.webp.jpg


如何牢牢把握“创新”的主基调,积极构建“5G+4K/8K+AI”战略格局?如何探索更多的8K超高清视频创新型业务,以促进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高质量创新性发展?如何打造集内容、平台、渠道、服务于一体的8K媒体生态体系,来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一系列问题,在5月7日成功召开的北京国际电视技术研讨会(ITTC)上都给出了答案。


本次研讨会主要围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持续推进“5G+4K/8K+AI”战略格局发展要求,立足总台技术系统“超清化、移动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以“构建超清化、移动化和智能化平台,推动媒体生态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邀请科技部、工信部、广电总局等部委进行政策宣讲,并与各地方广播电视台、媒体机构领导和技术系统负责人进行交流、探讨。


2.webp.jpg

图片来源:ITTC微信公众号


同时,在研讨会现场,总台与相关部委领导在研讨会上还共同启动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8K超高清电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仪式。


在专题演讲环节,中科大洋副总裁王杰中以《5G与AI赋能超高清云化制播服务平台》为题,深入解读了从媒体行业的发展态势,到新技术、新业态催生出混合多云架构下的智能化超高清制播服务平台带来的创新技术应用。


3.png

中科大洋副总裁 王杰中


所谓“混合多云业务架构”,简单来说,就是基于私有云、边缘云、公有云三者形成混合多云的SD-WAN/ VPN网络应用技术,相互之间互联融通构建出一个既能兼顾移动化,同时又能达到高质量内容制作的较为灵活的业务场景。


在这样的多云架构下,中科大洋一手打造的“多云架构的智慧超高清制播服务平台”已经实现了“双中心”的应用模式,换句话说,即所有的编导、记者在进入到制播服务平台时,可以有效利用两个服务中心,通过业务互联,数据同步以及能力共享等,及时高效的完成高质量内容制作,不管是面向互联网发布的短视频,还是面向电视台频道的超高清制作,都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架构来实现。


综合来看,“多云架构的智慧超高清制播服务平台”拥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比如逻辑业务系统按需定义与即时交付;基于移动5G网络的多端一体化生产;统一赋能的智慧中台,支持业务快速变化;轻量化全云端生产模式,部分替代传统重型生产模式的业务多样性以及轻资产、按需即时扩展、就近部署的业务弹性等等。在这样的直播服务平台应用中,既提高了采用标准化通用设备,免现场运营的交付效率,又大大增强了异地、多端、多场景下的协同效率。


4.webp.jpg

中科大洋副总裁 王杰中


那么,“多云架构的智慧超高清制播服务平台”落地到实际应用中,能够为用户直接解决哪些问题,带来哪些便利呢?王杰中以总台为例,从实践出发,做出了全面解读。


首先,以中科大洋携手总台合作的“超高清一体化制作云平台”为例,依托公有云+私有云+边缘云的模式,实现了融媒体移动多地、多人、多端的协同制作,还能因地制宜,使搭建撤销灵活,数据搬迁便利。其次,“总台5G全移动云采编生产平台”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记者可随时随地在手机端直播推流、对直播流快速剪辑以及新媒体稿件的编辑及发布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科大洋利用5G云导播台顺利完成了总台《进博360°》的云导播任务。168小时不间断的流媒体信源汇聚、切换及推送,更直观地感受到云化、轻量化、可移动化带来的高效与便利。无论是餐厅、车上,还是酒店,无时无刻都可成为信号切换及监看播出效果的场所。


最后不得不说的便是“总台智能标签系统/智能唱词制作”。该系统主要为全台新媒体、综合制作、新闻、媒资、审片等系统提供智能语音服务,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将语音转换成电视节目字幕的能力。此项应用已经为十余个栏目、近500期常规节目的字幕制作提供服务,平均提高了65%节目制作效率。


总的来说,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中央电视总台技术局也将“建设全IP化的超高清视音频制播系统”、“AI能力建设”、“打造媒体深度融合的全媒体制播平台”等几大要点,践行到“十四五”技术发展规划当中去。


中科大洋也将紧跟国家发展战略,依托自身技术优势不断深耕,以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提供移动化、智能化、智慧化的业务应用支撑。此外,适配互联网思维,更好地落实5G+4K/8K+AI发展战略,全面推进5G技术的多元化应用,以更高效、优异的技术保障,助力用户新业务转型发展,积极助推我国超高清产业跨越式发展,构建传播新生态。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