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热了!如果你被这支“顶流“甩在了2020,别慌,还有机会。
近几年,从全球发展趋势来看,数字化建设正在形成一股新的较量,谁趁热打了铁,谁就手握了发展之重器。据IDC报告显示,到2021年,全球至少50%的GDP将以数字化的方式表现,数字技术将全面渗透进社会各阶层,并实现跨界融合和倍增创新。
01 透过两会看“数字化”,“实时报道”有新招
全面部署数字化,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在今年两会召开期间, 政府、主流媒体以及国有企业率先尝试,利用部分先进的数字应用技术,展开了一场关于“媒体融合”的实战检验。例如,对两会内容进行“全息”传播报道,以“技术牵引融合”为思路,综合运用“云连线”、智慧云、融媒体虚拟演播技术、直播交互、远程视频导播等数字应用技术,完成了一场真正以“读者为中心”的前沿报道。而作为国有企业的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在两会期间,也创新运用由中科大洋提供的全能机及远程直播连线技术,与身处两会现场的领导展开实时互动。
在今年两会召开前夕,中国日报“两会指南”栏目便通过引入由中科大洋利用虚拟演播技术,为其专属定制的两会专题场景,实现了一场人机融合、虚拟与现实无缝对接,打破时空限制的两会节目制作播出,从而为观众带来更加逼真且融入其中的视听盛宴。
这些技术在政府、主流媒体、国有企业等机构首开先河,一方面,预示着他们应势而动,向拥有更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方向积极提升;另一方面,在不断把媒体融合推向纵深的过程中,跳出“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统思维,是对扩大内容与用户覆盖面的一次创新尝试。
而在两会期间也明确提到,“十四五”期间,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
从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我们不难看出,“数字中国”战略逐步渗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数字时代欣然而至。这就意味着全面建设数字化不仅是政府、国企、媒体等机构的引入与实施,同时也将扩散到社会各行各业中,数字化转型已迫在眉睫
02 先跑起来的,已经甩掉了50%的竞争者
我们常说,拥有“上游思维”的人,注定是这场“变革“中的佼佼者。
数字化转型绝不可能是基于现有运营模式下的简单操作,它是在对整体做出变革重构的基础上,将“获取、表达、存储、传输、处理、交付”六大核心信息精准串联,最终形成一条无声的“价值高速路”,并能达到强化竞争优势,通过创新完成社会生产力重塑的主要目的。
目前,越来越多“先头部队”已经在实践中找到了数字化转型的正确方向,迅速占位其中。他们多以数字化营销为基础转折点,结合互联网传播特性,将自身产品、服务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中去。同时,还有一些主流机构或大型国有企业、传统纸媒、教育、医疗、汽车等行业紧随其后,通过与传递“数字化应用技术”企业间的多重合作,在联动、增值及实际应用中加快自身数字化转型进程。
解决什么?自由,让界没有限
我们以文化产业为例,在两会“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求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加快提升超高清电 视节目制播能力,推进电视频道高清化改造,推进沉浸式视频、云转播等应用。要求加快省、市、县四级融媒体中心(平台)建设。
事实上,在近两年,即便数字化应用如“深巷置酒”,也阻挡不了一些国际化企业、会议“闻香尝鲜”,利用先进的“数字应用技术”,突破界限壁垒,率先完成了一系列颠覆性的智能玩法。
2020年,在全球性高端国际论坛“2020中关村论坛”召开过程中,便全程使用了中科大洋提供的线上会议一体化解决方案。从线下到线上,将数字化技术与业务场景适配,科技与信息融合,有效解决了在疫情影响下举办线下活动所面临的诸多难题。
线上虚拟结合数字化的直播技术,同时实现了虚拟会场、AR前景、视频连线、直播互动等效果体验,即使面对各地人员分散、无法到达现场等情况,也完全能够规避这种限制,实现人与人、人与场景的沉浸式交流。不同于传统的操作模式,数字化的技术正在帮助一些行业绕过“时间+空间+人/物力”的坎儿,从而降低成本,孵化出更多价值。
中科大洋为2020年“中关村论坛”全程提供线上会议数字一体化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国际化企业新华三集团在举办“全国大学生数字技术大赛颁奖盛典”、“新华三2020年年度虚拟线上表彰大会”时,同样以中科大洋先进的云技术服务和硬件设备做支撑,契合了特殊时期开展大型活动之需,真正实现线上也能“面对面”,全程无障碍的沟通模式。
呈现什么?感受,数字化并不需要距离
数字化正带领我们走向一个“万物皆可算”的时代,它提高了劳动效率、生产效率、销售效率以及触达效率,其最终结果导向,是让原本万物间的“长距”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微焦”。例如当下如火如荼的电商、直播,它也是借助了数字化工具,成为了数字化营销的一种表现形式,从而让用户快速触达,效率翻倍。
以教育行业为例,如何利用先进的、创新的应用技术打破常规,加入到数字化建设的队伍中来,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显然,有思考就有尝试,一批大学校园争相首开网络直播先河,打造全新的校园互动体验。例如,在清华大学庆祝母校109岁生日、中国传媒大学创新应用全国高校5G+4K的网络直播、吉林大学第五届云赏杏花直播活动中,中科大洋以4K全能机为核心,以超高清4KHDR的全流程制作,助力校园打造了一场场可互动、可分享的“沉浸式”线上盛会。
中科大洋以4K全能机为核心助力中国传媒大学开学典礼及校庆线上直播
此外,央视多个体育赛事4K+5G直播、新华社国庆70周年大庆直播等大型活动中,中科大洋都置身其中,以数字化的应用技术做支持,保障线上与线下的零距离互动,发挥“视、听、触、感”能效最大化。
03 错过太多!那就不要再在数字化的时代掉队
“未来只有一种模式,那就是数字化模式。”
《大数据》作者涂子沛曾这样说过。由此可窥探出,很多专家对全面实行“数字化”的趋势都做出过积极判断。而陈春花也说过,我们已经错失很多,不要再在数字化的时代掉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在《2021全国两会经济策论坛》中指出,数字经济有两个维度,一是数字产业化,一是产业数字化。尤其针对疫情后的复工复产,部署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效率大大提升,很多企业深刻认识到了数字化转型是不转不行,必须要有为。
两会过后,各行业明确了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可见全面实行“数字化”,将颠覆我们对社会形态的认知。其实,还没有进入赛车道的伙伴也不必惊慌,数字化的“风口”不小,面对互联网的下半场也将更加精彩。毕竟已经有一大批“试行者”在数字化的瀚海中,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数字化之路。即是借鉴,也是助力。
既然不想在数字化建设的进程中被甩得太远,倒不如从现在起加快自身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布局。所谓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寻求突破口,在突破口中抓住一切能够帮助自身加入这场赛车道的“入场证”。
就拿中科大洋来说,作为全面建设数字化产业中的一员,在着力于自身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将融合媒体、超高清制播、视频云服务、数据应用、数据营销搭建等服务向各行各业逐步渗透,也在积极助推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进程。
然而,数字化布局从不止于眼下。未来,在内部,中科大洋通过对互联网化的深入应用,不断打通跨部门与平台间的信息断点,真正实现各业务板块的数字化与服务化。另一方面,在产品的不断升级迭代中加快自身的数字化建设,最终实现统一平台的高效作战。在外部,通过文化、产品、服务输出,打造数字化应用的一站式服务。同时,积极“帮扶”更多转型中的伙伴少走弯路,在协作中为其降低经营成本、创造更多价值。
简而言之,数字化是条“阳光大道”,不上?真不行。